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hfshuwu.com

第5o6章(2 / 2)

稻,此稻具有耐旱、适应性高、生长期短的特点。1

另外的船只则找到了同样具备高产特性的玉米、土豆、红薯。

东汉末年战乱不休,然而人们面临的困困难却不止于此,饥荒和瘟疫也接踵而至,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收割着人们的性命。

百姓四散逃命,将依附在自己身上的病菌带往各地,月月所辖的并州、凉州早就频发疫病。

所幸有月月拉着华佗和张仲景一直在进行研究,结合后世采用的诸多防治手段,基本上都能在疫病开始初起就得到遏制。

不过因为疫病引发的各种病症增多,忧心百姓的张仲景便辞去了原本担任的雁门郡太守一职, 日日与华佗待在一处, 携手研究解决各种疾病的同时,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, 使他们可以早日独当一面,为病人解除痛苦。

由于人力始终有限,他们没有办法顾及大汉的所有疆域,又分出一部分时间着书立说, 将已经成型的治疗手段和药方写在书上, 通过月月遍及各地的商铺进行售卖,使得各地的医者都有机会阅读这些医书, 为病人解除病痛。

吕石查阅吕家账本的时候,忍不住都对月月感慨:月姐,我发现你还是在赚钱的本事上技高一筹。

为了能够让疫病的治疗手段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,月月每隔三个月就会发布一版最新的华佗、张仲景的研究成果。

出于能让更多人看得到、买得起的考虑,月月只给每本定价十文钱。

这其实是完全亏本的买卖,但谁能想到因为加印次数太多,后期不仅回了本,还给月月赚了不少钱。

早知吕石拿到的账本只是月月在这一部分赚到的钱,还有成本和分给华佗、张仲景的分成没有算进去。

华佗和张仲景拿到钱的时候都有些懵,虽然他们都有着书立说的理想,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靠这个赚到钱。

两位大夫医者于仁心,并不想收下这笔钱,说是不如捐给贫苦百姓买粮、买药。

不过月月提出了新的想法,他们三方出资,兴办专门的医术学校,招收更多的学生。如果后期犹有余力,还可以在各地兴建医术学校。

人吃五谷杂粮,总免不了生病一事。

只要大夫的数量增多、医术精进,病人的病痛才能更快、更好地解除。

华佗和张仲景欣然同意,可以说除了对华张医科学校这个名字不是很满意外,其他都很合他们心意。

那叫张华医科学校?月月又说了一个先前被她否决掉的名字。

华佗和张仲景齐齐看向她:其实学校的名字不用带我们二人的姓氏。

月月摊手道:以我的水平只能起成这样了,二位若是有什么好想法,尽管说出来。

使君有文朗这般才华横溢的弟弟,为何如此张仲景对月月如此匮乏的起名水平大摇其头。

华佗笑眯眯道:原先老夫一直想不明白,为何使君与奉先将军会是姐弟,现在倒是找到了一些证据。

月月呵呵冷笑:别以为我没听出来,二位不就是嘲笑我没有文化吗?既然如此,这起名的重担就交给二位了。

等到第二日,华佗和张仲景就将一张纸递给月月,上面是经他们讨论之后,由张仲景亲笔写下的名字:青囊学校。

青囊是大夫存放医书的布袋,是他们医者身份的一个象征。青囊一词,直接指代了他们的身份,顺便还把学校的名字从六个字简化到四个字。

疫病因为华佗和张仲景的联手,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遏制。

但是饥荒这种事,月月虽然拥有系统,但它也不支持大批量兑换粮食,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还得倚靠这个世界原有的物品。

所幸月月在东晋生活过一段时间,记得东汉末年的饥荒发生的大概时间,早早开始布局出海寻找新的良种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