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hfshuwu.com

藏国 第2o1节(2 / 3)

当天晚上,天子李隆基下旨,接受相国李林甫的退仕请求,恩准其退仕,免去其一切官阶职务,仅保留其晋国公之爵,并封其为太师。

李林甫正式退仕,也意味着大唐一个时代的结束。

杨国忠正式出任中书令右相,封爵卫国公,并接受杨国忠的推荐,任命前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尚书右仆射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任兵部尚书。

这就意味着章仇兼琼将主管军务。

紧接着李隆基再次下旨,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,程千里改任河东节度使,安西节度副使王正见出任北庭节度使兼安西副大都护,安西节度府长史封常清接任安西节度使。

这一夜,李隆基下了十几道旨意,而最后一道旨意便是建立河中都督府,编制一万两千人,官署设在碎叶城,主管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,任命碎叶兵马使李邺为首任河中都督。

同时表彰李邺在河西和安西的卓越战功,升爵为高昌郡公,封云麾将军,赐紫金鱼袋,赏赐关中农庄一座。

第301章 被迫接受

李林甫退仕,杨国忠晋升右相,旨意还没有下达,但消息便传开了,立刻有先知先觉者行动起来。

天刚擦黑,杨国忠府门前车马聚集,前来送礼的官员络绎不绝,在门口排成长队。

送礼自古就是一门学问,尤其官场,送礼的背后其实就有一种站队或者羞辱的意思,比如家财万贯的权贵,派人送来几筐农产品,这就比较敷衍了,甚至是一种羞辱。

再比如家境一般的官员,送来了昂贵的礼物,这就是站队,潜台词就是我把身家性命交给你了。

当然,平时素无往来的官员也不会这么鲁莽,搞不好别人收下重礼,却又不当回事,那就鸡飞蛋打了,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官员这样送礼,站队表忠心。

还有一些细节,比如送礼的时间,当然是越早越好,送得越早,对方印象越深,到后来送礼人太多,就会产生收礼疲劳现象,和审美疲劳是一回事,对送礼人就不当回事了。

再有就是来送礼的人,一般不要本人亲自来,否则对方接待不是,不接待也不是,两厢尴尬,最好是托和对方很熟悉的人,或者就直接让管家来送礼,这是目前最多的情形,递上一张送礼清单便可。

目前杨府大门前都是来送礼的各府管家,长子杨暄亲自在门前收礼,当然,这不是寿礼,不能公开宣报,更不能报人名。

两名幕僚在一旁登记礼单,这时,杨暄拿到了一份贺礼清单,不由愣了一下。

他让三弟杨晓接替自己,杨暄自己匆匆向后宅走去。

杨国忠虽然升为右相,但他并不高兴,原因还是儿子杨晞的案子,朝廷已经结案了,真正的主谋安禄山放过了,却拿帮凶武家来当主犯,这是在糊弄谁呢?

其实杨国忠和武信的关系还不错,他知道不可能是武信所为,武信巴结他还来不及,哪里敢在背后对杨家下手?

在天子心中,杨家就比不上安禄山吗?

这时,长子杨暄匆匆赶来,躬身道:“父亲!”

“收礼的情况怎么样了?”

“回禀父亲,外面还在排队,估计不会低于三百份礼,外面还有很多进奏院都在陆续赶来送礼。”

杨国忠眉头一皱,“进奏院来凑什么热闹,送礼不多,我还欠他们人情。”

“父亲不用考虑人情,就当是正常贺礼好了,进奏院送礼正常,不送反而会得罪父亲。”

“有道理!”

杨国忠点点头,“那就收下吧!”

“父亲,你看看这份贺礼。”

杨暄把一份送礼单递给父亲,杨国忠接过看了一眼,也不由一怔,居然是李林甫长子李岫的送礼清单,礼物还不轻,白玉四对,兽头铜香炉一座,白银两千两。

这是什么意思?是李林甫变相给自己送礼,还是李岫自己所为?

杨国忠想了想,应该不是李林甫,李林甫的话,这份礼又太轻了一点,应该是李岫自己送礼,十有八九还是背着他父亲,杨忠国心中冷冷哼了一声。

“父亲,这份礼要不要收下?”

杨国忠一摆手,“把它扔出去!”

“孩儿遵命!”

杨暄刚要走,杨国忠又叫住他,“算了,先收下,宰相肚里能撑船,不要让别人说咱们没气量,收礼是一回事,收拾李林甫又是另一回事。”

杨暄点点头,转身要出去,忽然,三子杨晓狂奔进来,“父亲,高力士马上要来了!”

杨国忠吓得跳起来,连忙道:“赶紧把送礼人打发走,让他们明天再来,开大门,我亲自去迎接!”

一辆宽大的马车缓缓在杨府门前停下,远处还有不少送礼人没走,都伸长脖子探望是谁来拜访,居然让杨相国亲自在大门处迎接。

“是高公公!”

有人眼睛尖,一眼认出了高力士,脱口而出,立刻被几记老拳打来。

“你小子活腻了,敢叫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